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首頁

第32章 主張南遷者,斬!於謙登場!

    這時候,楊士奇看不下去了。

    走到朱棣的麵前,拱手道:“陛下,此番言論實在荒謬,當今天下的百姓不會信服的,還請陛下不要太在意。”

    楊士奇隻是單純不想朱棣太過在意這件事。

    現在的朱棣已經完全沒有了永樂大帝的模樣,反而高興得像孩童般,而且是在文武百官的麵前。楊士奇自然要站出來讓朱棣收斂!

    朱棣自然也意識到了。

    臉上的笑容瞬間消失。

    表麵雖然回到了威嚴的狀態。

    可內心之中卻無比喜悅。

    他才不需要當下天下百姓認可。

    但在後世人眼中他是順位繼承,大明第二個皇帝!

    同時,原本在大殿之中等候的哥仨也是走了出來。

    看著老爹臉上的笑容,他們內心也非常開心。

    這些年來,老爹因為建文的事情,經常對他們要求嚴苛。

    若是後世真的坐實了順位繼承,老爺子肯定會很開心,日後他們肯定不會經常被打罵了。

    尤其是老二。

    想著如果老爺子心情好的話,沒準會將兵權給回他。

    【“朱棣的一生雖然爭議不斷,但總體來說,他是個很不錯的皇帝,尤其是在功績之上,大明曆代皇帝之中,他也是靠前的。”

    “至於剛才有朋友說想要聽朱棣幾個兒子的事情,我現在就可以跟大家慢慢的講!”

    朱棣明明記得是十個月的。

    怎麽現在突然就變成七個月了。

    難道是被老二謀害?

    朱棣想到了這些天錦衣衛傳回的消息,老大朱高熾這些天都在暴飲暴食。

    想來是身體越來越垮,活得更少了。

    頓時大怒:“太子爺!”

    這一聲怒吼,讓胖胖的朱高熾頓時就下意識的腿軟,差點就跪了下去。

    但是被旁邊的老二跟老三架住了。

    這是在朝堂之中,大庭廣眾,朱高熾自然不能輕易跪下。

    朱棣顯然也意識到,故而隻是鄭重道:“太子注意身體!”

    【“至於老二朱高煦則是被燒成了烤豬,老三朱高燧被圈禁一生!”

    “至於老四朱高爍,那就不用多說了,他是我們迷人的老祖宗,明中祖!”】

    果然,當他沒有做出改變讓老三監國。

    那就代表曆史沒有被改變。

    最終又回到了原有的故事。

    老四繼續造反當了明中祖,朱棣感覺有些疲憊,之前努力了兩次,都沒辦法改變。

    但很快他也是支棱了起來。

    前幾次的天幕來看,其實老四並非是造反。

    而是力挽狂瀾,阻止大明走向破滅。

    哥仨看向朱高爍,感覺十分的無語。

    怎麽他們三個的下場都是如此淒慘,可老四仿佛永遠是勝利者。

    都是一個爹生的,怎麽差別這麽大。

    【“當時的老祖宗朱高爍隻是個不起眼的皇子,最終被派到潯州就藩,了無音訊,大明朝堂甚至都忘記了他這位藩王。”】

    朱棣微微頷首。

    這是原有時間線的故事。

    剛開始他是覺得老四造了大孫子的反。

    現在來看,很有可能根本不是大孫子,而是他那個沒用的重孫。

    一想到馬上就要重新看見有關朱祁鎮的消息,朱棣就頭疼欲裂。

    好消息就是他或許可以了解到老四是如何治理大明,才會將這個即將破碎的王朝重新帶回頂峰。【“明宣宗朱瞻基由於在漠北之戰裏受了重傷,一直沒有恢複,因此在宣德三年朱瞻基就開始培養大明的後世之君,在他繼位的這十年裏也是留下了仁宣之治的盛世之舉!”】

    朱棣眼眸撲閃寒光。

    仁宣之治!

    好聖孫可望三代。

    結果是真的隻有三代啊。

    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沒有看錯,選擇老大一家是非常正確的。

    老大跟大孫子都是好皇帝。

    可偏偏他們家出了朱祁鎮,差點就斷送了整個大明的國運!

    【“由於朱祁鎮才九歲,朱瞻基便選擇了五個顧命大臣張輔、楊士奇、楊榮、楊溥、胡淡!他想著有這五人輔政,大明不可能出現意外的,於是安心的離去了。”

    “實際上大明那段時期百姓的生活確實很幸福,根本就不需要皇帝決策,太皇太後張氏維持了之前仁宗與宣宗的治國之策,大明的國力日益鼎盛。”】

    “難道一切都逃不掉盛極必衰嗎?”

    雖然隻是短短的幾句話,但朱棣已經看出來當時的大明肯定是盛世。

    老大的仁政治國確實才是一個皇帝最應該做的。

    其實不僅是老大,他記得老四上位以後,一樣是選擇休養生息。

    聽到這裏,朱棣內心有些動搖。

    畢竟剛才天幕對他的評價是國庫三空四盡!

    “可惜了,這大明盛世隻是短暫的!”朱棣看了一眼朱瞻基。

    眼睛裏沒有了之前那般的怒火。

    確實不怪大孫子,大明朝遇到朱祁鎮是真的倒黴。

    後麵天幕之言,跟之前完全一樣。

    大明兵敗,京師空虛,人心惶惶。

    大明皇帝落到敵人手中,並且還主動幫著蒙古人叫門。

    屈辱的一幕再次浮現。

    不同的是,這一次朱棣聽到了更多的細節。

    【“蒙古大軍壓境,群臣恐懼,生怕會因此喪命,故而不少人想著南遷,畢竟當初的大宋也是如此存活下來的,隻要南遷了,他們依舊是高官俸祿,反正大明疆土多,蒙古人現在根本就沒辦法完全占領,最多就是拿走幾塊富饒之地!”

    “然而就在大明即將重現靖康恥之際,有位英雄站了出來,他怒吼一聲:主張南遷者,可斬!”“他是我們後世公認的民族英雄,後世之人對他的敬仰如同高山仰止!”】

    朱棣很期待,

    他知道,這是當初那位兵部尚書。

    可他沒想到,後世人對此人的評價如此之高。

    這人是誰?

    朱棣現在迫切的想知道。

    【“他就是拯救大明於水火,一心無私的民族英雄,於謙,於少保!”

    “京師天下根本,一動則大勢去矣!”

    “南遷那就是將半壁江山拱手讓人,大明之盛將不複存在,曆史的教訓難道不是血淋淋的嗎?”“坦坦蕩蕩,堪與日月同輝,這便是於謙一生的追求!”】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