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我家老四,是千古一帝?

首頁

第39章 解決困擾千年的草原諸部!

    朱高爍的話,讓於謙其實也陷入了沉思。

    雖然沒有明說,但於謙也能察覺到朱高爍似乎也並不認同,他要皇帝收斂好戰之心。

    北邊他確實沒去過,不知道那邊的苦難,但他確實親眼看到了,南邊百姓遭受的罪。

    仁愛,仁政為天下儒生的共識,於謙並不覺得自己錯了。

    如今天下依舊是以儒學為主。

    既然戰或不戰都會傷害百姓。

    那自然就有更好的路可走。

    因此於謙才很好奇,朱高爍是怎麽想的,這位後世的千古明君,會有什麽辦法解決當下北境之亂的困境。

    “我也覺得皇帝沒錯,仗是一定要打的!”

    “此話怎講?”

    即便朱高爍反駁了於謙的觀點,但這位鍾愛懟人的於少保,現在卻依舊耐心的向朱高爍賜教。就好像學生在求老師賜教。

    “金陵城繁榮無比,可沒出城多久就已經破敗不堪,本來老百姓的收成就是全靠天意,如今豐收一副還要繳納各種賦稅,稼穡之難,民間疾苦!”

    聽到朱高爍的話,於謙看向他的眼眸之中滿是自豪。

    就好像在說,無愧於他冒死向皇帝諫言立祁王為太子。

    “好好好!”

    “殿下如此年輕就有此感悟,當真是千古一帝!”

    於謙並不知道,朱高爍甚至沒有離開過金陵城,又如何得知這民間疾苦。

    所以有些話,朱高爍也隻敢現在說。

    “對蒙古的仗,是一定要打的,打得他們害怕,他們才會稱臣!”

    “昔日的漢武帝難道沒有將草原人打怕嗎?”

    於謙質疑道:“這些都是表象,我們大明軍隊雖然能在草原打勝,能將遊牧民族趕走,可草原實在太大了,根本就無法治理,哪怕現在敗了,他們追究還是會回來。”

    “這是千古難題,根本就無法避免,強如盛唐的太宗皇帝都無法解決,大唐衰敗以後,更是被北方各部長達百年瘋狂的侵擾。”

    “如天幕所言,我大明後世依舊以朝貢貿易來統治周邊國家,可也不過是暫時的,遊牧民族缺少資源,他們的野心可是無窮無盡的。”

    朱高爍大驚,於謙這個年紀就已經想到了平戎策了?

    還真是大才!

    朝貢貿易是一種特殊貿易形式,以政治臣服為前提,以經濟交換為實質,其實就是要在邊疆開啟互市製度。

    大明通過接受朝貢,彰顯天朝上國地位,確立華夷秩序。

    讓草原的各部不再動亂!

    這是唐朝就有雛形期的製度。

    通過朝貢貿易確實可以暫時穩定局麵。

    但治標不治本。

    甚至會迎來更大的反撲。

    朝貢國的貢品基本上都是明朝並不缺少的,就如同草原各部的馬匹,大明完全不需要。

    而回賜商品卻是這些國家跟部落最需要的,隻會養虎為患。

    更重要的是會讓大明最核心的鐵器、火藥技術通過朝貢泄露出去。

    朝貢貿易利益很大,沒有任何官員能抵擋住這樣的誘惑。

    會從中謀取利益。

    人的欲望就如同高山滾石,一旦開始就停不下來了。

    於謙無奈的歎息道:“但朝貢貿易確實也是我現在唯一能想到的辦法,要不然再這樣打下去,百姓必將苦不堪言!”

    朱高爍點點頭。

    其實該如何解決威脅中原千年的遊牧民族,他早就有了對策。

    要不說還是遊牧民族了解遊牧民族。

    “解決蒙古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自相殘殺,首先便是推行郡縣製,將龐大的蒙古草原分成幾百個部落,劃定遊牧邊界,越界就得死!”

    “願意歸附的蒙古部落就優待他們,不願意的那就殺光,殺了幾個部落以後,自然就會令人膽寒!”朱高爍的話,讓於謙眼前一亮。

    這是要打破蒙古傳統部落聯盟,限製蒙古各部交流。

    雖然手段殘忍,但確實是個好辦法。

    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這個辦法,限製通婚。

    可於謙還是覺得缺少了點什麽。

    僅憑此根本無法控製草原。

    “除此之外,還要傳入佛法,告訴草原各部的可汗,哪個部落信奉佛法,大明就會回賜他們更多的貢品朱高爍淡定的說道。

    於謙一下子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信奉佛法,不就是讓這些草原人都不能結婚生孩子嗎。

    以思想來改變一群人,這才是最恐怖的。

    兩個辦法其實都是為了讓蒙古人口越來越少。

    等著幾十年以後,蒙古新生的人越來越少,基本上也就剩下老弱病殘了。

    還如何上馬殺敵!

    “祁王大才啊,如此一來,蒙古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於謙呢喃一聲,忽然眼眸發亮,大聲道:“甚至不止是蒙古,大明附近所有國家都可以用此謀略來瓦解“用不了百年,大明周邊將再無財狼猛獸!”

    朱高爍的話,讓於謙豁然開朗,也解決了大明如今的困境。

    這兩條對蒙古的策略,朱高爍還是很自信的。

    畢竟是經過曆史考驗的,這絕對是可行的。

    當然,還有第三種辦法,也是最有用的辦法,但朱高爍並不打算告訴於謙。

    前麵兩種辦法,都是可以立馬實現的,無論是朱棣還文武百官都會認同,天下百姓也不會有所怨言。第三個辦法就是通婚。

    不允許草原人結親,隻能跟大明的百姓通婚。

    通婚可以快速的瓦解龐大蒙古帝國。

    到時候都是大明百姓。

    但這個辦法是不太符合目前大明民意的,因此朱高爍並沒有說出來。

    而於謙所說的大明解決蒙古問題就能安枕無憂沒有外患?

    那更是不可能。

    當你的鄰國沒有敵人的時候,那就會放鬆警惕,故步自封。

    到時候海外還會有更強大敵人的出現。

    “好了於謙,你就在這裏休息吧,我先走了!”

    朱高爍也感覺今日多言了,便不再繼續逗留,轉而離開大殿。

    於謙看著朱高爍離去的背影,不由得拱手做揖。

    後世的他,注定要青史留名,而且是清名。

    但於謙絲毫不滿足。

    出身寒門的他,想要改變的是這個不公的世界。

    他的野心很大,大到他知道自己沒辦法實現。

    但現在不同了,他下定決心,要輔佐祁王朱高爍開創前所未有的盛世。

>>章節報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