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駛上一座公路橋,坐在後座的溫駿抬起頭來,看到秣陵經濟開發區大片現代化的廠區在眼前展開,最先映入眼簾的是怡田飲料的灌裝工廠,往東隔著兩座廠區,則是天海精工的生產基地。
怡田旗下,光耀資本與曲宸集團共同參與合資的公司,這兩年業績都保持著20%以上的高增長率——去年蕭良被踢出星視董事會時,盈投控股也提出以年化20%的收益率,承接光耀資本丶曲宸集團在怡田合資公司裏的股份。
雖然光耀資本丶曲宸集團最終並沒有從跟怡田的合資公司撤出,這也大概率是一樁有賺的投資,但想到一切都被蕭良丶鄒誌林這樣的貨色操弄股掌之間,溫駿的臉禁不住微微抽搐起來。
當然了,天海精工則是韓家兄弟及丁文江的心頭刺,卻是他擺脫孫仰軍自立門戶的關鍵,他對沈君鵬卻談不上什麽怨恨。
司機一腳油門駛入怡田灌裝工廠南側的水泥路,很快來到宏亞集團的電腦工廠前。
韓振亞丶韓振國兄弟已經站在工廠前等候了;還掛著光耀資本投資經理頭銜的周亦陳,身穿黑白兩色職業裝,小鳥依人般站在韓振國的身邊。
溫駿讓司機停下車,下車走到韓振亞丶韓振國兄弟兩人跟前,問道:「鄭先生這幾次來秣陵,隻盯著星視通訊電子的業務,都沒空見我們,更不要說坐下來喝酒了;我們年後就跟他見過一次麵。他今天怎麽一早突然約我們來宏亞參觀?」
「聽說他昨天到秣陵,先到星視通訊電子開會,夜裏十點鍾突然要去參觀一家小的印製電路板研發公司,沒想到這家公司樓下,跟姓蕭的撞上了,」韓振國帶著一絲不確定的語氣,說道,「可能跟姓蕭的即將入主和永電子,成立鴻盈科技集團這事有關吧?」
見韓振國的信息這麽靈通,昨天夜裏發生在星視科技產業園的事都一清二楚,溫駿又問道:
「鴻盈科技這事,小韓總知道多少?」
「港股的事,我不是很關注,也就看到和永電子對外發布的幾則用辭模糊的公告,」韓振國說道,「我對這事知道的,肯定沒有你多。」
「聽說鴻盈科技的動作很大,」溫駿說道,「入主和永電子的事還沒有最終定下來,但鴻盈科技工業園的規劃設計稿都已經出爐了,甚至連建廠地塊都已經確定下來了,一期就緊挨著星源時代的鋰離子生產基地,占地有八百餘畝。鴻盈科技工業園也許連建造公司跟施工組織方案都已經擬定好了,就等著正式入主和永電子更名鴻盈科技了吧?」
韓振國不自覺的轉頭看了一眼身後的電腦工廠,更準確說是電腦組裝工廠,占地不到兩百畝,去年底正式啟用,此時使用率還不到三分之一,但年初還是被評上秣陵十大高新產業基地,多多少少感到有些不自在。
「姓蕭的從香港股市撈太多錢了,像敗家子似的拚命往內地的各項產業裏砸錢。雖然這麽粗暴的玩法,大概率都要打水漂,但現在多多少少還是給人壓力的。」韓振亞感慨說道。
不能怪韓振亞看不懂蝸巢科技的玩法。
韓振亞下海之初就在珠江路開電腦及耗材連鎖門店,雖然算是代理銷售出身,但在這個行業也闖蕩快十年了,大前年又進軍PC製造業務,他怎麽都要算電子信息製造業的半個專家了,對國內在這一塊的基礎有多薄弱,也是非常清楚的。
基礎技術的差距,壓根就不是靠野蠻砸錢就能玩起來的。
要說砸錢,國內那麽多的科研院所,這幾十年來在集成電路丶電子元器件等等方麵,投入有過中斷嗎?
但跟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這些年來有過縮短嗎?
還不是越來越大了?
溫駿淡淡一笑,問道:「豈不是說,我們還要看姓蕭的繼續張狂下去,等他把錢砸完了丶燒光了,才有我們伸一伸腿的機會?要是這樣,我們也太消極了吧!」
「不然能怎麽辦?」韓振國攤手問道。
「那要就看鄭先生內心深處,對這孫子到底有多少不滿了。」溫駿笑著說道。
很快就看到三輛帕薩特跟一輛豐田皇冠轎車由遠及近駛來。
鄭仲湘在秣陵沒有專車,星視通訊電子配備的商務用車都是一水的黑色帕薩特;那輛皇冠是韓曉明在秣陵的用車。
溫駿接到陳逸森電話通知時,沒有聽說韓曉明要過來,猜測可能是聯係過他之後,鄭仲湘又臨時讓陳逸森聯絡韓曉明,趕巧韓曉明今天也在秣陵?
雖說決定對宏亞電腦的注資三千萬港元,是蕭良與鄭仲湘去年四月初最終決裂的直接誘因,但韓振亞丶韓振國決定以宏亞電腦的控股母公司宏亞集團再次進行融資時,鄭仲湘隨後就著手秘密籌備合並香港電訊一事,最終僅僅又給宏亞集團拿了一億元的投資款。
不過,在那一次明通電子集團首次拿出一個億的資金,參與對宏亞集團的注資,隻是韓曉明以及其他韓家人,從來都沒有公開承認跟明通電子集團有什麽關係,注資後甚至還減少了跟韓振亞丶韓振國兄弟公開接觸的機會。
看到鄭仲湘今天又臨時將韓曉明拉過來公開露麵,溫駿猜測鄭仲湘還真的重視這一次宏亞之行呢。
通過宏亞電腦以及控股公司宏亞集團,兩次總計轉讓出20%的股份,從光耀資本丶明通電子集團以及星視(星視通訊電子)融資四個億。
宏亞集團獲得較為充足的資金支持,近一年來不僅在錫江丶東洲等地租下商場,新開數家3C電腦商城,不斷加強在江省及其他華東地區的3C電子產品連鎖零售領域的布局,也加強自有PC品牌的生產與市場宣傳。
宏亞電腦近一年來的增長幅度很快,月銷售收入目前已經突破六千萬人民幣,同比增長了兩倍。
宏亞電腦跟計算機或其他電子領域的國際巨頭無法相提並論,但在國內一家電子信息製造企業,月銷售收入能有五六千萬,就算是已經踏入規模化發展的道路了。
星視通訊電子勢頭這麽強,自有手機品牌四月銷量都快有六萬部了,由於進入的是國內中低端市場,銷售額才剛剛滿一個億。
這還是按照市場價計算的,要是按出廠價計算,才有七千餘萬。
鄭仲湘丶韓曉明他們下車後,先參觀了宏亞電腦工廠近半年來的建設成果。
手機代工領域,SMT貼裝多多少少還有些技術含量,不是小作坊拉起來就能幹的,但隨著電腦組件的生產越發成熟,桌上型電腦的組裝工廠實在是沒有什麽技術含量了。
總不能說通過模具衝壓丶電鍍等工藝生產一隻鋁合金機箱,能有多少高科技含量吧?
從車間以及所謂的產品研發中心出來,走進工廠行政樓的會議室,鄭仲湘就直接問韓振亞丶韓振國,關於宏亞在筆記本電腦自有品牌市場拓展方向有無想法。
2000年第一季度,PC(個人計算機)在國內銷量已經突破兩百萬台,其中桌上型電腦還是占據絕對的統治地位,占比達到95%,筆記本電腦一季度銷量僅為十萬台。
不過,依照國外PC市場發展的經驗,以及隨著筆記本組件製造技術的快速提升,規模化生產也將帶來成本的大幅降低,大家都預測國內的筆記本電腦市場接下來將迎來一個高速增漲期,最終筆記本占整個PC市場的份額,應該提高到20%或30%才算合理。
就算國內PC市場不再增長,筆記本電腦未來的成長空間也高達五六倍之高。
星視通訊電子最終拿下朱?電子與摩托羅拉的筆記本電腦合資公司,但摩托羅拉的筆記本銷量很慘澹,跟其世界排名第二的手機品牌完全不能相提並論,組裝工廠以現有的產能,僅僅去接摩托羅拉在國內的筆記本電腦訂單,根本就吃不飽,更不要說考慮擴大產能規模。
全球筆記本電腦市場都才剛剛較大規模打開,排名前列的品牌廠商,銷量溢出有限,沒有太多的代工需求溢出。
星視通訊電子想要利用好這一塊的產能剩餘,甚至還想擴大產能規模,走出去有一茬沒一茬的找零散訂單,肯定是不行的,還真不如跟宏亞聯合起來,好好討論宏亞在筆記本電腦方向的發展規劃,他們專門給宏亞代工生產筆記本電腦。
韓振國看了他哥韓振亞一眼,他雖然不負責IT連鎖銷售與製造業務,但基本情況還是清楚的。
目前宏亞桌上型電腦月銷量剛突破一萬台,筆記本電腦前期市場營銷做得再好,月銷量能突破一千台就算很成功了——他們是有相關的發展計劃,但這時候沒有急著去做。
主要還是國內的這一塊市場太小,目前留給國內品牌的空間更小了,國內PC廠商僅有兩家在做筆記本電腦,就連赫赫有名的清華同方,也僅僅據傳在籌備相關的產品線,連正式推出產品還早。
星視股價跌得厲害,但鄭仲湘身家好歹還有四五百億港元,身後更有龐然巨物鄭家的存在,竟然親自過問這麽小的代工業務,看來真是被姓蕭良的逼得很狠啊!
>>章節報錯<<